广交会观察:央视新闻关注长虹乘“贸易之桥”拓展全球市场
全球化布局加速,多地市场增长迅猛。
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如期举行,吸引全球客商齐聚羊城。4月15日晚,央视新闻关注本届广交会上以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虹)为代表的中国供应商,如何乘“贸易之桥”拓展新市场的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适应客户需求,不断开发新品保持竞争力
长虹国际区副总经理黄和荣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广交会和以往都不太一样,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我们更期盼我们自己家门口的广交会,能够取得更好的业绩。在广州举办的广交会,对于东盟和东南亚国家的客户,交通来往也比较方便,我们觉得是一个好的时机,不能错过。
长虹客户遍布全球,针对目前贸易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又是如何保持竞争力的,央视新闻为此进一步关注。
对此黄和荣提到,每个国家都会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的情况,针对性的提出一些产品的需求以及标准,我们都会适应性开发。包括我们长虹在内的广大中国供应商,为什么能够适应客户需求,因为我们是针对他们,每年都在开发产品,每年都在展示我们最新的产品,所以说我们的产品是比较受欢迎的。
本次广交会上,长虹打造了一场AI盛宴,携多款“首发”产品进一步“圈粉”全球客商:现场能用色彩渲染气氛、放大情绪、治愈人心的治愈系AI TV;能借助AI云节能技术、AI语音技术,同时实现360°全无尘的长虹全无尘系列空调;搭载AI云保湿科技,能实现“玫瑰保鲜33天”的M鲜生冰箱,以及应用了AI自动投放技术与“一烘二透三护理,烘出阳光味”的蓝氧烘护套装等,让观众领略了长虹AI家电全面化升级用户理想的视觉盛宴。
此外,长虹还带来了多款融入海外本土化设计的明星产品:长虹KITFit系列冰箱采用顶置蒸发器技术,通过优化冷气循环路径,有效杜绝反复冷冻现象,抑制细菌滋生并锁住营养;长虹Cruella系列洗烘套装,以“超薄设计+高效性能”解决都市家庭空间有限的痛点;洗衣机采用纤薄机身,轻松适配小户型家居;干衣机则配备“高效热泵技术”,在降低能耗的同时,通过精准温控保护衣物纤维。更有滚筒洗衣机的优雅的外观设计和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体现出日常生活的艺术美学,让洗衣干衣的过程成为一种享受。
全球化布局加速,多地市场增长迅猛
自1998年,长虹以产品“走出去”为目标,开始全面开发国际市场。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转移、投资建厂、并购整合等方式,长虹推动了本地化制造和本地化服务的深度融合。目前,长虹已在全球建成22个制造基地和18个研发中心,产品和服务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海”多年来,长虹更充分运用体育IP资源,构建起覆盖冰雪、足球、网球、橄榄球等运动赛事的全球体育IP矩阵,进一步推高了长虹的本地化品牌认知。例如,自2023年起,长虹CHiQ品牌与国际雪联(FIS)、德国滑雪协会(DSV)建立合作关系;日前则成为德国保时捷网球大奖赛官方高级合作伙伴。2024年,长虹在全球“冰雪经济”热潮下,通过在国际雪联的全球多场冰雪赛事和CCTV-5等赛事直播频道霸屏露出,将“技术、产品、营销”与全球体育IP全面拉通,探索并走出品牌发展“新路径”。
体育营销的背后,是长虹“以用户为中心”的全球市场策略,通过与消费者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建立情感连接,提升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
长虹“走出去”的成果也步步显现。2024年,长虹在多个海外市场实现了显著增长:欧洲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0%;澳洲市场全国性渠道突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印尼市场白电业务高速发展,同比增长55%;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中东等地营收均实现大幅增长。
这背后,离不开长虹对产品本地化、品牌本地化、服务本地化的精准把控。在本地研发、制造、销售网络协同运作下,长虹实现了“快研发、快上市、快响应”的海外战略执行力。
央视镜头下长虹的“出海”之路,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出口,而是全面转向以“产品+技术+品牌”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协同战略。
从早期1988年参与广交会获得2400万美元订单,到如今连续多年参展、展示全面化AI家电,长虹已将自身发展与广交会等国际化平台、中国制造出口的转型升级紧密绑定。
长虹的发展路径,映射出当前中国厂商从“制造”向“智造”升级的集体跃迁。AI赋能产品智能化,本地化布局支撑市场深耕,品牌国际化强化用户黏性,多重维度共同推动包括长虹在内的中国制造“出海”远航。